第十六章 收编-《神笔画诸天》
第(2/3)页
三闻医馆收购你们的医馆,并不是把你们各医馆的名字抹掉。在三闻医馆里面,你们都有各自的诊室,诊室里面坐堂的大夫最大,如果不是特殊情况,赵馆长不会干涉你们的工作。
而且各诊室依然延续你们原医馆的名字,比如泽福医馆仅仅是改成泽福堂。如果刘公的济润医馆也加入,那么改成济润堂就可以了。
三闻医馆并不是为了吞并各位。是为了把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,能更好的为百姓看病。这样……就不会出现遇到治不好的病只能往外推的情况;不会出现遇到错诊的病,没有人兜底挽救的情况;也不会出现,名医妙手被一群小病小疼病人挤满医馆的情况。”
王放最后的话,一针见血的挑明了各医馆要经常面临的问题。
不是所有大夫都像赵绾那样医术全面、妙手回春。
很多大夫只是擅长某一方面的病症,一旦遇到自己治不了的病人上门,只能赶鸭子上架硬治,或怕担责任推到别家医馆。
另外错诊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。如果后果不大,赔钱了事;如果至人残疾或丧命,那是要吃官司的。
而错诊,大部分也是因为自己本事不济,遇到了不擅长的病症,又不愿意把病人推出去造成的。
如果大家都加入三闻医馆,那么名义上所有大夫都是一家人。遇到自己看不了的病,可以推荐到擅长的大夫那里。虽然自己这边少了诊金,但可以从股份那里分钱。
至于错诊问题……赵绾大夫当馆长,自然是重症化小、小症化了。
可以说,加入三闻医馆就有了一个底线做保证。即便子孙以后不从医,仅仅靠股份分红,不论吃的怎么样,是饿不着的。
况且三闻医馆允许各大夫的诊室保留自己的名字,可谓是仁至义尽了。
诊室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,子孙有长久的红利可拿,面对自家医馆经营不利的情况,还能奢求其他吗?
一时间,众大夫们纷纷表示对加入三闻医馆很感兴趣,一个个又问出关于以后医馆经营细节的问题。
王放便开始用现代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思维,碾压这些毫无医疗体系概念的“土包子”们。
王放让医馆的伙计在大堂的中间放了一张方桌,又拿来笔墨和纸。连说带画,为大夫们讲解一家大型医馆的上下结构,还有各部门诊堂之间的衔接。
第(2/3)页